基金
私募大佬葛卫东这几年在A股市场动作频频,投资锂电池负极龙头贝特瑞可谓是神来之笔,连续多个季度在下跌中能够耐得住寂寞,等到浮盈达到10个亿以后,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开始大举减持,或打算逐步兑现收益。
4月27日晚,隆基股份(61.840,0.54,0.88%)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综合毛利率为20.19%,资产负债率为51.31%,较2020年末降低8.07个百分点。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6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4股。隆基股份表示,2022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科创板日报》4月26日讯 (记者 敖瑾),4月24日消息,招垦资本(北京)有限公司与潍坊市金控集团签约,由国家级、省级和潍坊市三级基金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重点投向预制菜生产、精深加工、设备制造、储运等领域。
逆变器巨头阳光电源(57.590, -0.01, -0.02%)(300274,SZ)4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通过安徽纪检监察网获悉,公司外部董事刘振先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量化投资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地从成长性、价值、收益、不理性交易等多个方面挖掘机会,减少情绪因素带来的损失,这些优势显著有利于提升市场有效性,并已在成熟市场中得到验证。
无论是海外成熟市场,抑或发展中的新兴市场,资管行业的马太效应都是共同特征。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货币和理财债基的规模,国内前16家头部基金公司占据54.9%的市场份额,剩下45.1%的市场份额由132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从在管规模、资金流向、基金发行、最终盈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对比小基金拥有绝对优势,且差异还在拉大
截至4月20日,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到51只,部分清盘基金因业绩亏损明显,导致规模缩水,且不少产品出自中小基金公司。目前,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的基金仍有800多只。业内人士表示,此类基金成立后业绩不佳,规模很快触及清盘线,往往会陷入“发得越多就清盘越多”的局面。中小基金公司谋求长远发展,还应在发展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差异化产品策略等关键因素方面下功夫。
公募行业近日频现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特别是新锐基金公司换帅的案例较多。公募人士表示,随着行业发展,基金公司分化明显,部分基金公司希望通过高管变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相信成都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实地“研究”过建材家居行业的富森美(11.920,-0.05,-0.42%)(002818.SZ)。
一个季度狂赚超140亿元,赚钱能力比肩茅台,曾经两个月涨了12倍的新冠检测大牛股九安医疗(81.500, 7.03, 9.44%),又一次在A股市场刷屏。
截至2021年末,金汇荣盛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贵州茅台第七大流通股东,共持有592.94万股,较上一季度增持31.13万股,增持比例达5.53%。若持有至今,单只基金持有贵州茅台的市值就超过105亿元。
4月以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疲软,目前新发成立基金规模仅120多亿元。从新基金成立的类别来看,权益类基金仍是基金公司布局的“重头戏”。
3月份以来,A股市场跌幅相对较大,创业板指受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赛道股下跌影响,跌幅更大。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机构对新能源赛道股的调研热情依然较高,医药、电子等深跌行业获关注度也在提升,而此前被机构热捧的大盘蓝筹股调研频次则偏少。
接下来一周,A股又有不少个股需要减持,其中超20倍的大牛股德方纳米(538.000,0.00,0.00%)迎来182亿的天量解禁,近日该公司高管也抛出减持预案。
而超5000亿港元市值的央企巨无霸中国海油石油(H股),A股将于4月12日周二启动发行,“三桶油”将齐聚A股。
而超5000亿港元市值的央企巨无霸中国海油石油(H股),A股将于4月12日周二启动发行,“三桶油”将齐聚A股。
《科创板日报》(记者 章银海)讯随着基金公司2021年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下称“基金”,含主动型与被动型产品)2021年第四季度半导体行业重仓股及其变化情况亦浮出水面。
牧原股份(54.110,0.00,0.00%)(002714,SZ)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秦英林于2022年2月17日、高级管理人员徐绍涛于2022年2月15日分别卖出其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上述交易行为构成短线交易。
4月1日,清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二级市场上的昊海生科逆市下跌,跌幅为0.25%,4月6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昊海生科继续下跌2.59%,报收93.82元/股
海通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表示,引发本轮市场调整的因素是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弹,三个利空渐去。稳增长政策落地望驱动市场修复,今年基本面和政策面更像12年,股市运行更像16年,填坑行情进行中。继续紧抓稳增长主线,如金融地产、新基建(光伏风电、大数据云计算),后者弹性更大。
日前,基金2021年年报正式披露完毕。与季报相比,基金年报涉及持仓排名10位之后的“隐形重仓股”,以及持仓换手率、持有人结构等信息,与此同时,基金经理对于产品的运作分析和市场展望也随之浮出水面。不少基金经理表示,看好我国中长期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部分优质成长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业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2022年开年A股大跌,截至3月29日收盘,上证综指今年以来跌幅接近12%,电子、家电、军工、消费股跌幅居前。 在股市大跌背景下,手握560亿元重金,具备“消费+科技”相对平衡投资风格,同时担任银华心怡、银华心佳等多只绩优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晓星罕见发声——“非常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
截至3月27日,生猪养殖企业已陆续公布2月生猪销售数据。从数据来看,在生猪价格下行的行业背景下,各大猪企出栏量出现了分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及央企主导的国企混改、双百基金等国资系基金规模已逾3.2万亿元。从项目看,央企国企和新兴产业类项目备受国资系基金青睐。业内人士认为,万亿级国资系基金成立运作的加速,将有助于国企改革开创新局面,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3月以来机构调研了300多家上市公司。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通用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受到机构青睐,其中部分龙头企业的调研名单中出现了公私募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上周(3月21日至25日),A股医药生物板块小幅走高。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周内上涨0.54%,板块内约半数个股股价走高。截至3月25日收盘,板块内有10家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其中三家于周内披露了2021年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