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王勇出席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并调研时强调 提升质量治理能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委员王勇在深圳出席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并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勇指出
,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体制制度,健全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治理能力,大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促进质量监管服务上新水平;
积极顺应消费需求升级,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市场需要;
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完善支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倡导卓越质量文化。
深化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标准与认证认可结果互认,提升全球产业链、供给链质量水平,让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延伸阅读
科技创新良好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深圳在“双区驱动”中大有作为
12月5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深圳)质量大会在深圳召开。本届大会主题是“质量、变革、共享”,多位国际组织、国际质量相关组织负责人,业内专家和跨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走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同日,以“大湾区与先行示范——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分论坛开讲,论坛以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为聚焦点,探讨如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愿景在中国的实践。
深圳肩负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区域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论坛提出,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将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检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双区驱动”下,深圳在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担当。“深圳先行示范既是量的沉淀,更是质的飞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论坛上表示,先行示范区不仅是全方位的先行示范,同时还要突出优势和特色,新时代的深圳已经肩负起新的使命。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而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引导中国乃至亚太的发展。”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首席投资官李耀非常看好深圳。他认为,深圳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框架,“深圳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产业链和价值链都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发挥各自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看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探索,消除可能影响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各城市要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走出一条通过开放创新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高质量发展中,企业不可或缺。当前,深圳已有了一批极具规模的专注科技创新的优质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平安等。论坛上,中国平安副董事长任汇川以该集团近年来潜心打造的区块链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过去在跨境贸易中,客户、企业要在不同的银行开户,要和海关、物流等机构打交道,信息交换时的泄密问题值得重视,而区块链贸易平台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在经营出口贸易、报关时的效率,还降低了金融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他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可在四个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场环境塑造、高质量的医疗健康管理体系和高质量的环保体系。
良好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
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营商环境的优化。
“营商环境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甘霖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市场潜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前院长王珺表示,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广东多个城市,近年来围绕着营商环境的优化“你追我赶”,形成了强动力的竞赛机制,这极大地推动了广东营商环境的优化。“我国需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更有效的执行和监管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
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有力提振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李志坚认为,营商环境的改善大力规范了市场秩序,让企业跟政府打交道“更轻松”了,“更轻松的政商关系让很多企业家开始专注于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这就是营商环境为培育企业家精神起到的作用。”
资深专家呼吁加强合作共建美好未来
质量提升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上,多位国际组织、国际质量相关组织负责人,业内专家和跨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展开观点碰撞。图为与会外国嘉宾。 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愈发紧迫的问题。当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各种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昨日,来自德国、俄罗斯、美国、欧盟相关部门或组织的资深质量专家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先后发言,纷纷“传经送宝”。他们呼吁,加强合作,通过提升质量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未来。
利用标准推动全球质量发展
德国质量协会会长乌多·汉森
说,通过提升质量可以保护资源,保证安全,同时也能够打造一个利于创新的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质量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更多的标准。他指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帮助会员利用600多项ISO标准来提升质量。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应对目前和未来的挑战。
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与计量署副署长安东·沙拉耶夫
畅谈了利用标准构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经验。他说,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与计量署是政府下属机构,成立于1925年,有国家标准研究院以及科学计量机构。“我们与很多国家开展了双边合作。其中最高效的合作就是和中国开展的双边合作。”
共同合作提升质量保安全
美国摩根州立大学副校长、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威利·梅
认为,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提升水平。
“计量对于商业、贸易、创新都非常重要。”威利·梅说,国际社会通过互认协议,使得建立国际质量基础设施变成了可能。现在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计量研究院。目前,已有106名代表签署了国际计量委员会互认协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欧盟委员会公平和消费者总司有关负责人奥索里亚·科尔巴
演讲题目是《产品质量始于安全》,她希望全球各方共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安全。
科尔巴分析说,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而要确保安全,需要各方合作共享,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她表示,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产品安全方面,欧盟一直在跟中国一起合作,一起解决国际的挑战,能让企业、消费者受益。
大咖分享数字化时代全面质量管理之道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为质量改进和管理变革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新机遇?在昨日的中国质量大会现场,三星、宝洁、中集、华讯方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围绕全球化合作“数字化时代全面质量管理创新方法、工具与规则”交流思想、碰撞观点。
韩国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得奎
表示,在超数字时代,电子元器件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机客户、合作伙伴的产品质量。为此,他们力求达到与时代发展相符的产品质量与安全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方面以零缺陷为终极目标。
黄得奎表示,三星开发了能够确保信息安全的软件进行品质管理,并提供全面的支持来提升供应商的综合能力。从人工智能、物联网到柔性屏、8K电视,再到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三星在前沿科技领域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同时不断追加在中国的尖端产业投资,持续为中国消费者和中国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宝洁公司全球织物与家居护理研发总裁莫梓楠
“我们的核心价值是希望改变全球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表示,多年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他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高,要给客户更新的体验。“首先要聆听客户的需求,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反馈,再将反馈汇集到设计环节,形成一个循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高翔
对数字化时代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和发展领域的一些实践和做法,表示,中集有着与生俱来的质量基因,在市场磨练中奠定了“产品如人品”的质量观。中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造业精细化管理体系,为公司的产品品质和效率带来了提升,同时使成本下降,有效提高了中集业务的竞争力。
中冶集团副总裁曲阳
结合中冶集团的实际情况,分享了中冶集团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探索和实践。曲阳说,中冶利用工厂原有的从一级基础自动化、二级过程控制、三级ERP到四级决策支持整体信息化体系架构,结合BIM、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先进互联网技术,从全流程大数据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以及供应链互通互联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补充,为实现数字时代的智能化工厂奠定基础数字框架。
华讯方舟科技董事长吴光胜
创业型中小企业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认为是“换道超车”。他表示,在当今世界,要有定力实现生产力的变革,不一定是跟随(欧美的)战略,中国有机会、有机遇做换道超车的生产力变革。坚持全球的人才观、坚持全球的市场观、坚持全球的市场体系、坚持全球的技术标准是核心所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北斗以质量求发展开启全球时代
“以质量求发展,建设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昨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上表示,目前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进展非常顺利,经过超高密度的发展组网,于2018年12月27日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提前两年开启了全球时代。今年成功完成“五箭七星”的发射,2020年将全面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杨长风说,北斗系统建设的总目标就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作为中国的北斗,北斗系统着眼于我国的国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世界的北斗,要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并建设能够和国际上其他三个系统相互兼容、互相操作的全球系统;
作为一流的北斗,要实现性能指标的赶超、技术体系的领先、用户体验的优越以及国际化发展的一流卫星导航系统。
据杨长风介绍,目前,北斗三号共有44颗在轨的北斗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从服务性能上看,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三号系统在全球大部分区域可用性优于99%。在应用推广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减灾救灾等众多领域。同时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的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所采用,广泛进入了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杨长风说,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北斗制定了产品研制零缺陷、组网发射零故障、运行服务零中断的质量目标。采取了系统策划、体系保障、重心前移、防控风险、提升能力、强化基础的质量方针,按照覆盖全面、预防为主、控制源头、常抓不懈的质量管理理念,探索并实现了具有北斗特色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
杨长风表示,质量是北斗系统建设的永恒主题,更是建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内在要求,北斗愿意与世界各国持续加强务实的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让北斗更好地服务各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
以质取胜以质求变智能至简
“以质取胜、以质求变、智能至简。”昨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上表示,要通过质量管理手段,以持续创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
何为以质取胜?李自学解释道,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国家因质量而强盛、企业因质量而生存、人民因质量而富裕。在1G、2G的时代,中国的通信产业基本上是学习、模仿;3G、4G的时代,实现了进一步的追赶;5G时代的来临,开启了万物移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以质取胜成为主旋律。
谈及以质求变,李自学表示,中兴通讯从成立开始就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5G超宽带、大连接、低时延的特性结合了AI、大数据、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将催生新的应用、新的业态以及新的模式。中兴通讯要不断适应这些新的需求。
针对智能至简,李自学说,中兴通讯有着智能至简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智能至简的管理模式始于客户的需求,终于客户的满意程度、坚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质量问题。他表示:“我们的理念是用5G的技术制造5G的产品,在工程项目的管控、管理、网络维护方面我们也要尽量简化,完成网络的管理。”
TCL华星光电董事长李东生:
变革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坚守实业多年的企业家,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国,必须拥有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实体企业,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说,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对制造业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要在保持速度、效率和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和质量,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东生说,TCL一直以来把强化质量管理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赢得市场竞争之道,过去十年,TCL通过打造卓越管理模式、提升产品质量,使销量和用户满意度均大幅度提升。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李东生指出,半导体显示产品制造周期长、批量大,一次投产的原材料成本很高,一旦发生批量质量的事故,将损失巨大。如果把有缺陷的产品出货给客户,将造成更大的连带损失。因此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质量管理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根基。
“CEO必须负责产品质量,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李东生认为,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管理系统应承担85%的责任。为此TCL华星在2010年建厂之初就明确公司CEO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考核责任由CEO最终承担。
“质量赢得信誉,信誉赢得市场,严格的质量管理为企业良性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前景。”李东生说,通过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经受住严苛的市场考验,逐步赢得客户的信任。近年TCL华星正加快产品技术迭代,从跟随到并跑,正力争局部超越。
他指出,当前中国正迈向质量强国,只有弘扬工匠精神,将质量第一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文化当中,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建立起中国制造的口碑和品牌。
(文章来源: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