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三季度行情即将收官,震荡行情下,公募基金经理变更呈现出“走马灯”基调。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包括离任和新聘两种情形)数量为718人次,为近年来高位水平(2018年至2021年同期数据分别为426人次、510人次、567人次、752人次)。
近日,曾经的千亿大白马医药股复星医药遭控股股东减持,公司股价下跌超30%。就在两个月前,复星医药刚刚定增募资44.84亿元,共10家知名机构参与,此番下跌,这些机构合计浮亏超10亿元。不过,目前定增股仍处于限售期。
近日,海康威视披露公告显示,截至9月15日,冯柳管理的基金持有该公司4.3亿股,相比于6月底加仓超3000万股,至此,冯柳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增持该股票。不过,公募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却选择大手笔减仓,二季度减持至少8000万股。
多位投研人士对此表示,公募REITs产品相对稀缺,一、二级市场存在价差,叠加“资产荒”等背景,机构资金趋于报高价,保守的险资可能因低价未能入围。未来随着市场产品供应增加,一、二级市场价差缩小,公募REITs将逐渐回归到底层资产本身的价值区间。
市场持续震荡之下,一批上市公司选择回购股份以提振市场情绪、传递发展信心。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022年8月以来,已有3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股票回购预案(剔除股权激励回购),其中不乏各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0家基金公司自掏腰包购买旗下基金产品,申购额超44亿元。梳理被“自家人”大手笔加仓的基金可见,傅鹏博、刘格菘、丘栋荣等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颇受青睐。“一方面,基金产品不好卖,一些基金公司自购予以支持;另一方面,自购行为可能也有对当下市场投资价值的考虑。两方因素叠加,基金公司自购热情较高。”有基金公司人士说。
上周(9月5日至9日),A股主要指数齐升。其中,沪指涨幅2.37%,重回3200点上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则分别上涨1.5%、0.6%。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公募REITs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友好,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募REITs有望成为与股债并列的“第三类上市资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基金半年报披露,基金的持股数量情况随之曝光。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权益基金持股数量极度分化,最少只有14只,多则近千只。持股数量较多的基金多为量化管理的基金,但仍有不少主动基金持股数百只。业内人士认为,主动管理型基金持仓数量与基金经理个人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持仓数量越多,越考验基金经理的持续跟踪能力,持股数量太多可能会导致基金业绩流于平庸。不过,公募基金雄厚的投研团队和完善的体系,能够为基金经理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固收+”基金正步入标准化发展阶段。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8月中下旬以来,博时、博道、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新获批的“固收+”基金均遵守了监管部门对“固收+”的最新定义,上述基金也成为首批标准化“固收+”基金。此外,近日监管层也对“固收+”基金经理的任职经验提出新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持续监管规范下,“固收+”基金发展正在回归稳健收益本源,凸显“固收+”的特色。
8月以来,公私募机构调研热情持续上扬。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记者发稿,8月以来机构已对1037家上市公司展开了调研。其中,公私募基金公司参与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便达到了825家。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机械设备行业企业依旧位列基金公司调研排行榜的前列。
A股市场整体低迷,上市公司推出回购预案或执行回购计划的动作又多了起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目前市场估值水平的认可。
锂电产业链是国内产业投资热度较高的赛道之一。自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爆发,热是整个行业的关键词。从上游锂矿,中游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再到下游锂电池厂商,热点赛道不断涌现,整个产业链都在高速“扩产”。
在8月市场震荡调整的情况下,Choice数据显示,8月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27.13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142.89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出15.77亿元。8月北向资金对796只股票的持股数增加,对994只股票进行减仓。其中对宁德时代加仓金额最大,对三花智控减仓金额最大。
8月30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数据曝光。张坤、刘格菘等“顶流”基金经理上半年的持仓情况随之出炉。具体来看,张坤对旗下产品的行业结构、区域配置、个股投资比例等进行了调整;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持仓结构并未进行大幅调整,他表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领域有望成为未来的“核心资产”。
你印象中一支笔的价格是多少?新学期即将开始,文具正在热销。8月28日,话题“一支中性笔卖55元”“文具为什么越来越贵了”登上微博热搜。有媒体记者走访文具市场发现,一批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高价文具”动辄几十甚至数百元。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发布,机构评级的频率显著加快,对个股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8月19日至8月25日,70家机构合计进行评级3582次,837股获得“买入型”评级(买入、增持、强推、推荐)。
8月24日晚间,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09633.HK,农夫山泉)披露2022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农夫山泉总收入165.99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9.4%;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6.08亿元,同比增长14.8%;每股基本盈利为0.41元,同比增长13.9%。
公募基金“闭门谢客”再添新例。8月23日当天,28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业务。其中,在个别基金的大额申购限额为1000万元的同时,也有产品的限额低至10元。8月以来,已有365只基金暂停申购或限购。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关基金管理人可能出于基金管理规模过大不便于管理或基金产品即将分红等考虑而对相关产品进行限购
社保基金作为长线资金的代表之一,其持仓动向一直受到市场关注。截止8月22日晚间公布中报的公司中,社保基金现身191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上,其中有42只为二季度新进,包括东方财富、汇川技术、天山股份等。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在二季度减持并退出3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席位,包括华东医药、捷佳伟创、盛美上海。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关负责人阐述了投资理念:社保基金会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按照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港股仍然“跌跌不休”,究竟是风险还是机会?自去年年初以来,港股市场便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回调,恒生科技指数的区间最大回撤一度接近70%。尤其是今年三季度以来,港股再度开启了下跌模式,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各大主权财富基金的持股情况逐渐浮出水面。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二季度挪威中央银行等多家主权财富基金进一步加仓A股,重点加仓了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覆铜板龙头企业生益科技成为主权财富基金青睐的人气品种,获得挪威中央银行、阿布达比投资局、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一致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