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
新增长极!中仑新材新一代“高精尖”新能源膜材投产
11月初,一场在厦门举行的投产仪式,将新能源产业的目光投向全球高性能膜材领军企业中仑新材。总投资25亿元的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该公司发布了行业新一代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这家全球最大的BOPA企业,正式宣告进入技术壁垒极高的新能源电容膜赛道。

11月初,一场在厦门举行的投产仪式,将新能源产业的目光投向全球高性能膜材领军企业中仑新材。
总投资25亿元的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该公司发布了行业新一代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这家全球最大的BOPA企业,正式宣告进入技术壁垒极高的新能源电容膜赛道。
作为全球BOPA龙头,中仑新材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20%,建立了从产业链一体化、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到全球营销布局的领先优势。
从BOPA到BOPP的产业链拓展,是中仑新材“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核心战略的关键落子,不仅助其加速进入新蓝海市场,更标志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初露端倪。
一、新赛道:踏准新能源升级的“黄金切口”
中仑新材此次投产的核心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精准卡位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 高端超薄电容膜,它是高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材料。
在新能源产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升级的浪潮中,薄膜电容器的技术迭代方向明确指向耐高压、耐高温、超薄化,其性能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效率、光伏逆变器的稳定性乃至智能电网的安全系数。
据灼识咨询预测,2024-2029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9%,2029年规模将突破485亿元。但供给端却呈现两极分化:4-8微米的传统电容膜已产能过剩,2-4微米的高端超薄电容膜却产能紧缺,核心产能仍被国外企业垄断。

中仑新材瞄准的,正是这块国产替代的“战略高地”。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让这片赛道充满想象空间。作为薄膜电容器最大的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推动薄膜电容需求的激增。根据灼识咨询的预测,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5%。未来五年的增速预期同样被看好。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70%。
光伏领域的增速更为惊人。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12.21GW,同比增长107%,再创新高。
中仑新材的切入时机踩准了产业爆发的鼓点,随着项目的成功投产,将快速填补国内高端电容膜产能缺口。
二、新壁垒:技术积淀筑起高端市场护城河
超薄电容膜赛道看似诱人,实则是高技术门槛的“竞技场”。极高的进入壁垒,将绝大多数潜在竞争者挡在了门外。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双向拉伸技术是超薄电容膜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核心壁垒。目前,国内能够规模化稳定生产超薄电容膜的企业极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仑新材此次投产的高端BOPP生产线宽幅达到6.4米,是新能源超薄电容膜领域宽幅最大的BOPP生产线。更大的生产宽幅,意味着更大的技术难度。

超薄电容膜的生产要求在微米级的薄膜上实现极致的厚度均匀性、优异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特性。这背后涉及精密的双向拉伸工艺控制、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以及对材料基理的深入研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可能导致产品性能的缺陷和良率的下降。
中仑新材恰恰在此方面极为擅长,它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分步拉伸、机械同步拉伸和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三种工艺的企业,并且开创了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此外,它在材料基理研究、高端膜材研发、拉伸工艺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掌握超200项核心专利技术。
超薄电容膜的单条产线投资高达数亿元,且需与工艺深度适配,建设周期长,调试难度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能力构成巨大挑战。但对中仑新材而言,这反倒成为它能够快速切入该领域的优势。
据了解,中仑新材首条高端BOPP产线采用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自动化水平极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被定义为“新一代高端电容膜产品”。
目前,全球具备该级别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这种在横向赛道快速实现技术转化与产线落地的能力,是多数同行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朋友:联合下游头部助推关键供应链国产化
产业资源整合力是中仑新材的另一大护城河。
国内薄膜电容器龙头法拉电子、动力系统龙头汇川联合动力、电子元器件龙头南通江海、复合集流体龙头广东英联等下游龙头,以及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等行业专家出席了投产仪式。各方均对中仑新能源膜材项目和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为未来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中仑新材目前已获得来自下游客户的多个意向订单。这意味着长塑高功能电容膜一经投产便打通了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路径,也预示着其将有效填补高端电容膜的供给缺口。
长塑高功能电容膜作为中仑新材推出的新一代高端BOPP电容膜产品,具备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与强自愈性等卓越性能,精准契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最紧缺的高端应用需求。
当国内高端电容膜面临着技术壁垒高、规模化生产难、市场供不应求的产业瓶颈时,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的出现,为下游市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国产化材料选择。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仑新材在新能源市场已积累了强大的“朋友圈”资源。其PHA锂电膜已通过紫江新材、璞泰来、明冠新材等国内头部铝塑膜厂商,进入比亚迪、宁德新能源、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及珠海冠宇等品牌厂商的供应链体系。这为其高端电容膜产品及其他新能源膜材产品的市场渗透提供了天然优势。
四、新未来:抢占新兴产业“黄金十年”蓝海市场
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的投产,只是中仑新材新材料产业版图的冰山一角。在同一个项目基地,中仑新材还规划了数条世界级生产线,用于生产复合集流体基膜在内的“高精尖”膜材产品。
复合集流体基膜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领域前景广阔。据灼识咨询预测,我国复合铜箔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110.9亿元猛增到2029年的494.7亿元,CAGR高达45.2%。
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革命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以光伏、风电、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基础产业,预计在2025-2035年期间市场规模将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成为十万亿级大产业。
抢占未来产业爆发期的市场机遇,是中仑新材进行布局的底层逻辑。近年来,中仑新材在新能源领域持续丰富“高精尖”材料矩阵:在软包锂电池领域,PHA锂电膜推动锂电池关键封装材料国产化;在固态电池领域,专用BOPA膜填补行业空白;在高端电容器领域,长塑 高功能电容膜已切入核心供应链;在复合集流体基膜领域,研发攻关已进入关键阶段。
中仑新材以“高精尖”膜材为核心,锚定蓝海新赛道,逐渐构建了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高端新兴市场的高端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
一系列布局背后,是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敏锐的全球化视野、前瞻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力。
未来,中仑新材将围绕“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战略掷出更多关键落子,以打造更多市场地位对标BOPA的单项冠军产品。
这场以长塑高功能电容膜为开端的战略升级,不仅将为中仑新材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更将助其抢占未来“黄金十年”蓝海市场,开启“高产值+高成长”第二增长曲线,构建更牢固的产业护城河。
下一篇
最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