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首次被公募基金反超,暂时退居资管行业次席。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的存续资产净值合计为27.69万亿元。
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其中包括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政策的鼓励下,华夏、易方达、汇添富、华宝等多家基金公司同时上报了多只主题ETF产品。
南下资金流入量渐趋稳定,本周净流入225.8亿港元,本月累计净流入439亿港元。最近一周净流入最多的十只股票仅一只是指数ETF,说明内资的态度开始出现好转,但总体流量对港股大盘仍不具支撑力。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在18,000点有短暂支持,主要是技术面有反弹的需求,以及对政策接续出台的预期。港股估值偏低,但指数升破20,000点需要积极催化剂。由于中国经济短期复苏动能出现预期差,盈利预测修复动能不大,叠加美国的基本面相对较强,造成美元无风险利率上升,港股短期难以吸引海外增量资金。
大资管时代的新秩序正在形成。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首次超越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资管“一哥”。不过,两者相差2.35万亿元,公募基金的地位并不稳固。那么,公募基金该如何巩固资管“一哥”的地位呢?
公募“出海”15周年之际,基金公司全球化布局的脚步不断加快。近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嘉实基金在香港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准设立,睿远基金和永赢基金旗下子公司相继在香港开业,兴证全球基金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也获受理。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实力不断壮大,设立境外子公司是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随着近些年“走出去”与“引进来”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帮助境内资金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同时,也为境外客户提供了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渠道。
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中,多路机构积极布局。近一个多月以来,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持续提高股票仓位,更看重绝对收益的私募也维持高仓位运行。与此同时,数百亿资金借助ETF持续入市,仅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已超过250亿元,7月以来的净申购额接近千亿元。
8月8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获悉,2023年7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17天,较上个月缩短7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67%,环比下降5个基点;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14%,环比下降6个基点
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有630只,发行份额为5643.86亿份。和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份额均有所下滑。在基金发行遇冷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已有12只基金发行失败。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基金发行整体情况不佳和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关联,随着经济增长,基金发行市场将逐步回暖。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频繁。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资管”)于近日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成为8月份以来第四家高管变更的持牌公募机构。
一直占据居民理财“C位”的银行理财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超越。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实现历史性首次超越。
7月,公募量化和百亿量化私募都主打一个“逆袭”。在市场风格切换的背景下,6月或上半年表现不佳的部分产品实现了强势反弹,同时也有不少上半年绩优的产品则遭遇了深度回撤。公募量化和百亿量化私募的业绩分化也更加明显,头部产品与尾部产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工行、建行、农行占据榜单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榜单首次将外资法人银行纳入排名,以更加完整地反映银行业市场结构。
8月2日,港股大盘高开低走,投资者在消化政治局及各部委的政策,以及信评机构惠誉 (Fitch) 将美国长期外币债务评级从最高的“AAA”调降一级到“AA+”,港股借势调整,但市场成交金额仍然超过1千亿港元,资金在流入港股,港股后续会有更高的高位。
资本市场积极信号正在持续释放,内外资信心获得有力提振。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近日表现活跃,近六个交易日已连续净买入超500亿元。多家外资机构近期表态称,伴随着政策力度加强,我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积极看好中国权益市场下半年投资前景。
“想继续加仓,攥着的盈利股票我不太敢加。”7月28日(周五)盘后,股市新晋“大V”胡锡进颇感纠结的一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快乐的调侃。
迎来双重利好的城市燃气类公司,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居民用气顺价机制加速启动,城市燃气类公司盈利有望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的当下,业绩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城市燃气类公司后市被机构强力看好。
进入7月以来,不少来自郑州的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域内几乎不同品牌的新能源充电站均迎来涨价。与平日最便宜的“深夜阶段”相比,充电费用涨幅接近1倍。不仅是郑州,上海、青岛、重庆等地也出现了使用充电桩费用上涨的情况,部分地区高峰涨幅甚至达到87%。
今年以来,主动量化基金规模迎来大幅增长,现已逼近千亿大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动量化基金总规模达962.15亿元,较去年底增幅达32.3%。
基金二季报公布完毕,基金最新持仓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末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10的股票中,白酒龙头“茅五泸”仍然稳居前列,宁德时代与茅台的基金持仓市值差距则不断缩小,而相比一季度末,恒瑞医药和中兴通讯在二季度获基金明显加仓,排名提升至前10。
2023年7月23日宝馨科技(002514)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7月21日接受机构调研,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 张梓丁 分析员 严佳、兆信基金研究员 刘开远、远信投资研究员 袁迦昌、民生证券研究员 占豪参与。
二季度共有2283只股票入围基金重仓股名单,以基金合计持股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来看,共有7股基金持股比例超过20%,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102只,持股比例5%~10%的有240只,持股比例在1%~5%的有646只,1279只重仓股基金持股比例不足1%。
近日汇丰晋信旗下的一位量化基金经理转岗至FOF投资,担任公司FOF投资部总监。今年4月,安信基金的一位债券基金经理也曾转任FOF投资部基金经理。此外,行业内已有多个FOF基金经理出身于主动权益。
今年年初,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科技界以及投资界引发热潮,成为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一时间,众多投资涌入人工智能(AI)行业,相关产业也成了投资的热点领域。
基金2023年二季报陆续披露,丘栋荣、施成、刘元海等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换股情况浮出水面。展望下半年,不少基金经理认为A股机会大于风险,看好与AI(人工智能)、半导体相关的科技板块结构性行情。
本周,北上资金一反此前连续净卖出的颓势,全周每个交易日均在加仓A股,合计净买入198.44亿元,创5个月来最大单周净买入,也是年内第5大周净买入。北上资金已连续14个交易日净买入中国电信,并且买入的数额越来越大,期间合计增持超2亿股,增仓幅度高达235%。目前,中国电信总市值超5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