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经历近段时间连续上涨后,上周,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二级市场开始出现整体震荡回调。
2月28日,“金价大跳水了”登上微博热搜,随后,金价“是涨还是跌”再度受到关注。上周周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来到全国规模最大的深圳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一位商家对记者表示:“金价最近一礼拜大约每克跌了16元,降得还是挺多的。结婚一般会买五六十克黄金,现在买的话就能比2月高点节省1000元左右。”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变革与突围·中国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沙龙”之“发现科技之美·AI技术变革与投资机遇”在深圳成功举行。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受邀通过主题演讲深入探讨AI技术变革给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月25日,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和科创综指ETF富国两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2月以来,已有超过20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其中既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也有被动型的ETF产品。
上周(2月17日~2月23日),权益市场再度提振让公募FOF(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业绩走好,连续数周以来,公募FOF的表现较以往大有不同,尤其权益类产品投资胜率较高。
自2024年8月《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计划在全国八城各新增一家市内免税店以来,市内免税店建设再迎新进展。近日,武商集团、王府井合资成立的武汉市内免税店获得了营业执照。不过,自2月14日该消息公布以来,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平淡。2月18日,王府井、武商集团股价收报分别下滑2.91%、5.15%,2月19日,股价微有回暖,分别上涨1.3%、1.09%,收报分别为13.2元/股、8.38元/股。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中称,今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国股票,多只中国股票ETF规模较去年年底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多家大型海外投资机构近期频频与国内头部私募管理人沟通交流,部分外资机构早在去年年底就积极申购国内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基金,知名外资机构也频频现身中国优质企业的调研现场
开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梯队加速洗牌。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今年以来已有10家私募掉出百亿级梯队,其中包括半夏投资、磐松资产、远信投资等知名机构。与此同时,有1家私募逆势挺进百亿级梯队。在业内人士看来,百亿级梯队数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源于私募赎回压力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源于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长期业绩稳健性和合规完善度代替短期业绩,成为了资金选择私募的主要标准。未来不仅是头部梯队,整个私募业都将加快优胜劣汰,合规、投研、公司治理等在内的综合实力是管理人长期发展的基础。
影片的市场表现给电影人、尤其是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带来巨大的鼓舞。《哪吒2》制作团队之一,成都云海天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怡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动画人不要忘掉自己曾经做的梦,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妥协,去撕掉自己的梦想,失去仰望星空的能力,但是哪咤给了大家继续仰望星空的希望,你有好的东西,好的想法,是可以得到市场认可的。”
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较2024年12月末上升67亿美元,升幅为0.21%。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全球范围内各地市场上市公司对分红、回购选择的偏好,折射出各地上市公司结构、股东结构、治理架构等各方面的鲜明区别。无论上市公司选择回购还是选择分红,都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机会,更是投资者观察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有效的“信号灯”。
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低迷。对此,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借助发起式基金在市场低位埋下“种子”,以期未来上涨行情到来时实现业绩与规模的双丰收。发起式基金能否破解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困局?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低迷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信任度低,未来发起式基金想要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关键在于捕捉阿尔法的能力以及产品的前瞻性布局。
基金经理的单押策略在业绩弹性上的有效性,已从单押赛道扩散到单押市场。开年后多只沪港深主题基金排名前列的现象,在以港股仓位为核心的港股主题基金表现欠佳背景下,多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开年后的业绩迅速进入市场前列,这些基金产品大多放弃两大市场的均衡策略,更多以A股股票和仓位为获取业绩的绝对核心,这种获取高收益的单押现象也体现在开年后全市场业绩最高的产品上,在基金合同可容许最高投50%港股仓位的条件下,相关基金配置的港股仓位甚至不足0.1%。隐含着基金经理对A股和港股仓位孰轻孰重的考量。
近期,高盛、瑞银等外资大行先后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后市表现,并纷纷上调中国资产评级。外资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企业盈利复苏将为中国市场的上行提供支撑,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
公募2024年四季报披露拉开序幕。近期,德邦基金、中银基金、华富基金等率先披露了旗下部分基金的四季报,基金去年四季度调仓路径以及最新规模情况浮出水面。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资金长期锁定、专门用于个人养老保障的保险产品,具有投保简便、缴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属于养老第三支柱政策性试点产品,自2022年3月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目前已转为常态化运行。截至1月10日,有13家公司共19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中。
2024年9月24日以来,寒武纪累计涨幅超过2倍,2024年年初至今涨幅达4.3倍,总市值达到2997亿元。
2025年1月2日,A股市场迎来2025年首个交易日。截至收盘,沪指报3262.56点,跌2.66%;深成指报10088.06点,跌3.14%;创指报2060.44点,跌3.79%。从盘面来看,零售、社区团购、拼多多概念板块涨幅居前,保险、证券、中船系板块跌幅居前。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下称“互换便利”)操作。同日,中国证监会表示,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已于当日开启,并且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截至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有国联证券、东吴证券、红塔证券、方正证券发布参与互换便利有关事项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函。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召开2025年投资策略会或者发布2025年投资策略,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公司对明年的A股市场相对积极,认为政策预期得到兑现、企业盈利筑底之后,未来的权益市场是相对有吸引力的,科技、消费等板块是基金公司明年掘金的重点,尤其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截至12月27日净值更新,大摩数字经济以超75%的年内回报排在年度主动权益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排行榜首位,断层领先第二名,还有15只基金年内回报超过50%将在下周争夺“亚军基”、“季军基”。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4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2.00%。操作后,MLF余额为50890亿元。
12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1.99万亿元,较10月份增长4794.82亿元,成为仅次于9月的次高点。从规模变化情况看,11月,股票、债券、货币三类基金依旧是推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单月大增2221.84亿元,是增长最多的品种;股票基金紧随其后,单月增加超1700亿元,最新规模突破4.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债券牛市行情推动下,债券基金规模重回正增长,单月规模增加1583.66亿元。
债基久期的调整与基金管理的谨慎性之间关系密切,业内也常以此来评估基金经理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和风险管理策略。从上周的监测来看,中长期利率债基久期先升后降,比前一周仍有所上升。